八月的井冈山,青山叠翠,红韵流淌。8月24日至26日,由江西省妇女联合会、江西省家庭教育学会主办,吉安市妇女联合会承办的”我的井冈行 红星照童心”全省”阳光少年”井冈山主题训练营在井冈山顺利开展。来自上饶、南昌、宜春、吉安、赣州、抚州6地市的40名”阳光好少年”及其带队老师,在革命圣地的红色课堂中,通过理论学习、实地探访、互动实践,完成了一场”触摸历史、传承精神”的成长之旅。
开营:授旗明志,点燃红色火种
8月24日下午,训练营开营仪式在庄重而温暖的氛围中拉开帷幕。江西省家庭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黄陶青,吉安市妇女联合会党组成员、副主席郭丽兰,家庭和儿童工作部部长吴淑芬等领导出席仪式,与40名”阳光好少年”共同开启这段红色之旅。
仪式上,黄陶青常务副会长亲手将象征团结与使命的营旗授予学员代表。”这面营旗不仅是一份荣誉,更是一份责任。”她寄语孩子们:”井冈山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革命先辈的信仰,希望你们在接下来的三天里,用脚步丈量历史,用心灵感悟精神,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。”
随后,江西省家庭教育学会讲师王铜麟以《从”红船”到”井冈山”——信仰的力量》为题,为孩子们带来首场爱国主义教育讲座。他通过鲜活的历史故事、生动的互动问答,将抽象的革命精神转化为可感知的成长养分:”你们现在吃的苦、遇到的挑战,和红军战士爬雪山、过草地比起来算什么?但正是这些’小坚持’,终将汇聚成’大信仰’。”台下孩子们时而专注记录,时而举手提问,眼里满是对历史的敬畏与好奇。
寻根:致敬英烈,触摸历史温度
25日清晨,孩子们怀着崇敬之情来到井冈山北山烈士陵园。沿着109级台阶拾级而上,”死难烈士万岁”的纪念碑赫然矗立。”革命烈士平均年龄不到28岁,有的甚至未满20岁……”在讲解员的讲述中,孩子们静静聆听着陈觉、赵云霄等年轻烈士的家书故事,不少孩子红了眼眶。
“我给烈士鞠个躬。”来自南昌的11岁女孩小悦在纪念碑前深深的鞠躬,”他们为了我们现在的好生活牺牲了,我要好好读书,不辜负他们。”随后,学员们走进毛泽东同志旧居,看着简陋的床铺、斑驳的油灯、磨损的农具,孩子们小声讨论:”原来毛主席当年住的是这么小的房子””他用这样的桌子写了那么多重要文件”。历史的细节,让”艰苦奋斗”不再是课本上的词语,而是真实可触的温度。
下午,一场别开生面的”少年讲师团家庭教育讲座”在基地教室举行。来自全国的8名儿童志愿者讲师以《我和家人的”红色约定”》为主题,分享了自己与长辈共同学习党史、传承家风的温馨故事。”爷爷总说,他的红本本(党员证)比存折金贵” “妈妈教我唱《映山红》时,眼里闪着光”……孩子们在共鸣中懂得:红色精神不仅是宏大叙事,更是代代相传的生活温度。
成长:团建赋能,定格最美瞬间
26日上午,孩子们走进井冈山革命博物馆。在”红军洞”复原场景前,他们踮脚观察战士们藏粮的细节;在”挑粮小道”沙盘前,争相模仿”朱德的扁担”;在”黄洋界保卫战”模拟区,通过VR设备”穿越”回1928年的战场……”原来课本里的’敌军围困万千重’是真的!”来自赣州的男孩小航摸着展柜里的土枪模型,感慨道,”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和平,更要像先辈一样勇敢。”
最让孩子们惊喜的是”神秘礼物”——每位学员都收到了一个定制相框,里面装裱着这几天活动中自己”最好看的一张照片”,”这张是我在毛爷爷旧居前拍的照片!”来自抚州的小宇举着相框说,”我要把它挂在床头,每天都能想起井冈山。”
结语:红色种子,生根发芽
三天的训练营结束了,但红色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生根。结营仪式上,学员代表小悦分享道:”以前觉得’红色精神’很远,现在我知道,它藏在先辈的草鞋里,在老乡的红薯里,在我们今天的每一次坚持里。我会把这次的经历讲给爸爸妈妈听,讲给同学听,让红色精神一直传下去。”
“这是一次’行走的思政课’。”江西省家庭教育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,通过”沉浸式”红色教育,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历史,更在实践中感悟了”坚定信念、艰苦奋斗”的井冈山精神。未来,”阳光少年”训练营将持续深耕红色资源,为青少年扣好人生”第一粒扣子”。
夕阳西下,孩子们带着装满回忆的相框、写满感悟的笔记本,踏上返程。车窗外,井冈山的红土在余晖中愈发鲜艳——那些关于信仰、关于传承的故事,正随着他们的脚步,走向更广阔的远方。